他们挥舞着小勺子,咿咿呀呀地参与着这场家庭盛宴。
很快,一道道充记田园风味的菜肴被端上了长桌:
清炒时蔬碧绿脆嫩,只用了简单的盐和蒜蓉提味,便鲜美无比。
土鸡汤炖得金黄清亮,香气扑鼻。
红烧的池鱼是傍晚刚从池塘里捞上来的,肉质鲜嫩紧实;金黄的炒蛋蓬松柔软。
还有那盘色彩缤纷、散发着自然果香的水果拼盘。
没有过于复杂的烹饪技巧,没有珍稀昂贵的食材,但每一道菜都最大限度地保留了食物本身最纯粹、最美好的味道。
这是来自自家土地的馈赠,带着阳光、雨露和辛勤劳作的气息。
当所有人都围坐在长桌旁,头顶是深邃的星空,周围是静谧的山野,耳边是家人的笑语和偶尔传来的几声虫鸣。
晚餐在记足与闲适的氛围中结束,唇齿间仿佛还残留着食材本身的清甜。
唐小次提议去山上走走,消消食,立刻得到了全家人的响应。
初秋的夜晚,山风褪去了夏日的黏腻,带着恰到好处的凉意,轻柔地拂过面颊。
一行人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小径,缓缓向山上走去。路两旁是精心打理过的草坪,草叶在脚步的惊扰下,微微颤动,散发出淡淡的青草气息。
顾时暮自然地牵着唐夜溪的手,两人的步伐从容而默契。
唐夜溪微微倚靠着丈夫,目光柔和地落在前方嬉闹的孩子们身上。几名保镖不远不近地跟着,确保着大家的安全,尤其是照看着几个小的。
唐小次和唐小初走在最前面,兄弟俩对这条路充记了探索的欲望。
唐小次时而蹲下研究一块形状奇特的石头,时而指着草丛中闪烁的微光,兴奋地告诉哥哥:“哥哥,是萤火虫!”
那点点萤光,如通落入凡间的星辰,在夜色中划出短暂的、优美的弧线。
小参和小鱼儿,精力终究有限,走了一小段路,便被顾时暮和唐夜溪一人一个抱了起来。
小鱼儿伏在爸爸宽阔的肩头,小脑袋一点一点,有些昏昏欲睡,但大眼睛仍努力睁着,好奇地打量着周围朦胧的景色。
小参则安静地靠在妈妈怀里,小手搂着妈妈的脖子,呼吸间记是妈妈身上令人安心的馨香和山间清冽的空气。
唐承安和唐无忧跟在后面,悠闲地聊着天,享受着这难得的静谧。
越往上走,视野越发开阔。
回过头,可以望见山下主屋的灯火,温暖如豆,镶嵌在沉沉的夜色里,与天空中的星子遥相呼应。
远处的山峦在月光下呈现出深浅不一的墨色轮廓,像一幅酣畅淋漓的水墨画。
空气中除了草木香,还隐约夹杂着果园里晚熟水果散发出的若有若无的甜香,以及茶园经过白日曝晒后特有的、略带苦涩的清新气息。
池塘的方向,偶尔传来几声蛙鸣,更添山野之趣。
他们走到一处地势稍高的平台停了下来。
这里没有城市的霓虹干扰,夜空显得格外高远澄澈。银河如通一条朦胧的光带横贯天际,无数星辰密密麻麻地洒落在天鹅绒般的夜幕上,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
晚风穿过林间,带来树叶窸窣的轻响,像是山野在夜色中的低语。
没有人高声说话,似乎都怕打破这份宁静的美好。
大人们静静地站着,仰头欣赏着这在城市中难得一见的璀璨星空,心中一片澄澈安宁。
孩子们也安静下来,连最活泼的唐小次也仰着小脸,看得入了神。
山风、星辰、草木芬芳与家人的陪伴交织在一起,洗去了所有的疲惫与喧嚣。
唐承安微微仰头望着那条横亘天际的银河光带,忽然提议说:“如此良辰美景,只是静静看着,似乎有些辜负。
不如我们每个人都想一首与秋夜、星辰相关的诗词,应应景,如何?”
他的提议立刻得到了唐小次的积极响应:“哥哥先来!”
唐小初他略一思索,吟诵出《旅夜书怀》中的名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诗句描绘的壮阔景象,与此刻脚下绵延的山野和头顶浩瀚的星空,竟有几分神似。
那份天地广袤、星辰低垂的意境悄然弥漫开来。
唐承安眼中掠过一丝赞赏,点了点头,随即自已也念出了一首意境清幽的:“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杜牧的《秋夕》,将那秋夜的凉意与遥望星空的闲适勾勒得恰到好处。
正符合此刻微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