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信站在城墙上,遥遥望着远处的硝烟,久久未答。
刘岱已死,为了兖州的安危,他必须迎接一位能守住此地的州牧。
鲍信悄然捏紧拳,又徐徐松开。
他原本看好曹孟德,但,曹孟德尚未能完全掌控青州,又如何能驰援兖州?何况,曹孟德前些日子在徐州大肆屠戮,即便是为了私仇,也让他心悸不已……
这位高将军的存在倒是提醒了他——若要保兖州,何必舍近求远,他们兖州境内就有现成的人选。
比起年轻力强,能征善战的陈留太守张辽,曾为豫州牧与三公的黄琬更有名望,更具手腕。
鲍信在心中做好决定,转向斥候,缓缓点头:
“见。以迎接贵客之礼,请高将军入城。”
不久,高顺领着众将士进入东平国,与鲍信为首的兖州府臣私谈。
经过四年的沉淀,高顺已然能独当一面。无论是领军出征还是询谋会谈,都能佼佼而胜。
刘昀将兖州诸事交给高顺,独自回到陈留。他望着铺在身前的堪舆图,在兖州治所上打了个圈。
豫州、兖州,被相同的蓝线圈在一处。
刘昀视线偏转,在徐州的彭城与下邳上轻轻一点。
陶谦今年已经六十余岁,本就年迈多病,又被曹操攻破徐州,逃亡奔波,已然命不久矣。
陶谦旧部联合广陵太守张超,悄悄迎吕布入徐,占领了琅琊、东海。而位于徐州西部,与豫州接壤的彭城与下邳,仍处于混乱之中。
分茅胙土,能者得之。得趁吕布还没站稳脚跟,先一步拿下彭城与下邳。
刘昀在彭城与下邳的边境画了个箭头,又在冀州与幽州的边界,以及青州的内部各画了一把小剑。
扩张领地的最佳时机,就是“趁敌之乱”。
此时的幽州被公孙瓒独占,袁绍忌惮公孙瓒的势力,一定会用刘虞的死做文章,和公孙瓒别苗头;曹操身陷青州内部的混乱,无暇收拢徐州这一块土地;刘焉病死,刘焉的三个儿子为了继任益州,彼此明争暗斗;长安旧朝早已衰落,李傕、郭汜二人因为一些小事发生口角,争到后头竟开始不死不休;而位于南部的刘表,因为孙坚这一块剜肉之刀,暂时无暇理会豫州、兖州之事。
天时,地利,人和。
各地仿佛同时发生乱象,给了刘昀这个千载难逢的可乘之机。
但只有刘昀知道,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巧合,那么多的好运?如今各州的纷争,是他占据了“先知”之便,通过分析各诸侯的关系,提前做好的局。
暗中给予孙坚帮助,帮他占据南阳,牵制刘表;让人引导王允,同时释放刘琮三兄弟;为青州的田楷余部和刘备提供方便,帮他们控制青州,让即将彻底攻占徐州的曹操不得不放弃征战,拔军回返;激化刘虞和公孙瓒的矛盾,让袁绍因为刘虞的死,无暇顾及徐州,一心对抗北部的公孙瓒。
名为纷乱的五色烟花同时燃放,吸引了观赏者的注意。
而夜幕之下,拓土开疆的旗帜就此掩藏,悄悄延展。
“徐州与沛国接壤,若要拿下彭城、下邳,定要经过沛国……”戏志才拿着未沾墨的毛笔,在堪舆图上轻轻一点,“沛王此人,心思难定。若他在暗中生事,怕是会平添波折。”
郭嘉盯着彭城、下邳两个郡国,轻轻一笑:“若能及早拿下彭城、下邳,倒也不怕他生事。只可惜,徐州被屠,城内草木皆兵,若要在短时间内安之定之,恐怕不易。何况徐州东部已被吕布拿下,吕布战力不凡,若沛王想与吕布求盟,共分彭城、下邳两个郡国……则,沛国与整个徐州合为一处,皆落入吕布与沛王的手中。”
荀彧在陈国坐镇,并不在陈留,此时参与会议的是荀彧的侄子荀攸。
荀攸比荀彧略大,和其他荀家人一样,有着一副好相貌。但他颇为缄默,并不常开口,看上去总像在出神。
刘昀知道荀攸的性子,并没有急切询问,而是将手中的纸笔推向荀攸的方向——
是的,纸笔。就在不久前,刘昀抽空让天工阁制作了一批适合书写的“左伯纸”,已经开始投入使用。
荀攸接过纸,落笔疾书。
郭嘉只往荀攸的方向瞥了一眼,便继续先前未完的话,“不若避开沛国,待黄子琰拿下兖州,率大军从泰山郡出发,沿着彭城南下,悄悄取了这两个郡国。”
戏志才颔首:“我亦有如此想法。不知主公如何抉择?”
“若要神不知鬼不觉地拿下彭城、下邳,恐怕并非易事。纵然奉孝、志才说得在理,关于这&039;取城&039;之法,犹需从长计议。”
“这是自然。”郭嘉以袖掩唇打了个哈欠,转向放下毛笔的荀攸,“或许,公达已有决议?”
荀攸淡淡说了一句“略有头绪”,便将手中的纸折成方块,递给刘昀。
刘昀打开“方块”,开始查看上面的内容。
等看完上面所写的文字,他弯起唇,用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