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翦商(出书版) 第2o节(4 / 5)

“子”的寿命可能不长,毕竟当时成年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三十 岁左右。在他死后,他占卜过的甲骨被埋入了 2米多深的窖穴之中。 1991年,因修筑通往殷墟博物苑正门的公路,考古队决定对工程用 地进行考古调查,这才发现“子”的甲骨坑(编号h3)。其中,有龟 甲一千五百多片,刻辞的五百多片,还有少量卜骨。

由于从未被盗掘者发现,坑内甲骨保存得非常完整。许多整版的 龟甲虽然遍布裂纹,非常脆弱,但经过技术处理,基本保持了原貌。 倘若是被非法盗掘,绝大部分甲骨都将变成碎片,无法识别。历代商 王留下的甲骨卜辞虽然数量多,但大都是盗掘出土,非常凌乱,很多 同属一王或同一批次的卜辞都丧失了联系。考古学者们希望通过字体 和占卜师的名字对零散的卜辞进行分组、划分年代,但结论往往充满 争议。这是盗掘带来的无法挽回的信息损失。

五年之后的1996年,“子”曾经受业的大学所在地丁组基址也被 发掘出土,这位殷商王子的生平这才展现在了世人面前。这是殷商时 代关于一个人的独家而完全的记录文献。

“子”的住宅和坟墓没有被发现;但一般来说,他使用过的甲骨 不会被丢弃到远处,应该是在自家院内挖坑埋藏。很可能,他的宅院 基址已经被后世破坏。

战死的族长“亚长”

“子”的甲骨坑(h3)被发掘十年后,在它的西北侧数十米处又 发现了一片墓葬,其中有一座比“子”晚两三代人(殷墟二期末)的 贵族墓,编号54。商人都是聚族而居,居葬相邻,所以54的主 人很可能是“子”的后裔。

2000年冬季,在花园庄东的农田里,考古工作者用洛阳铲进行 钻探调查,初步确定了 54的位置。由于1991年这里出土过“子” 的甲骨坑,人们判断可能会有高等级大墓,计划2001年开春解冻后 发掘。结果盗墓者一直追踪着考古队的进展,趁夜间找到了墓穴位置, 好在有村民发现异常,将此事报告给了考古工作站。于是,考古队决 定赶在盗墓贼之前进行发掘。就这样,在2001年初的大雪中,墓穴 内的椁室得以揭开。由于从来没被盗墓贼光顾过,大量随葬器物和殉 人还保持着下葬时的布局。12

这座墓穴,口部南北长5米,宽3米多,向下逐渐扩大,深约6 米。墓底四壁有高约18米的夯筑二层台,中央是黑漆木板搭成的椁室, 里面放着雕花夔龙纹、镶金箔的红漆棺木。

很多随葬铜器铸有“亚长”族徽。“亚”,表示主人有军事首长 身份;“长”,是家族的族徽,字形是一个人侧面站立,脑后有很长 的头发,手中扶杖,像是个老人。可能是“子”的后人繁衍出了 “亚 长”氏族。

墓主是一名三十五岁左右的男子,头骨面部略有女性特征,俯 身直肢而卧,右脚掌骨有长期跟坐(臀部坐在脚上)形成的磨痕。 这是上古人习惯的坐姿。在殷墟发掘的贵族墓葬中,54主人的死 因比较特殊,尸骨上有多处伤痕:一,左上臂肱骨上有三条锐器砍痕, 长度都在1厘米左右。“这三处砍痕均未见骨骼自我修复痕迹,说明 砍痕形成于墓主人死亡之前的时间很短,即墓主人遭受连续打击后 不久即死亡。”二,一根左肋骨的中前部位,有明显的锐器砍痕。三, 骨盆中部靠右侧被刺穿一孔,深约2厘米,宽115厘米,”……内 部呈圆孔洞。从创口形状推测,应是矛戈类刺兵形成”。四,大腿骨 后方也有很深的砍痕。

这位“亚长”氏的族长很明显是在战争中受伤而死的。敌人未能 对其头部一击致命,可能是因为他戴了铜盔(胄)。打斗的时间可能 非常短暂,其左臂被连续砍伤,说明此时他尚能站立,但已无力格挡 或逃避。

我们可以对当时的现场稍作复原:在战斗过程中,他应该是冲在 前方,又因为其服饰属于贵族长官,所以受到多名敌人的攻击。首先

“亚长”族徽铭文

是被迎面敌人的铜矛刺入右下腹,矛锋深入骨盆。虽穿戴半身铠甲, 但这个部位很难防护,而且矛锋也足以贯穿常用皮甲。他被迫用双手 抓握矛杆,以防对手再刺,但铜矛已嵌入人骨,不容易拔出。此时, 又有敌人从左方靠近,挥刀连续砍杀,在他的左上臂和左肋造成多处 伤口,致使左臂肌肉断裂失能。从股骨上的伤痕看,应该还有一支戈 至少两次砍或勾在其左大腿和臀部。

他之所以未被敌人斩首,应该是己方士兵上前把他救了下来。但 在随后不到一天的时间里,“亚长”会因失血和创口感染而昏迷,这时, 军中巫医会对他进行急救,但也无力回天。最终,他的尸体被马车拉 回了殷都丧葬。为了减轻腐烂的气味,他的尸体被撒上了大量花椒粒。 对他的战死,商王也可能会表示慰问,并赏赐一些钱物。

在王陵区之外的商代贵族墓葬中,花园庄东54的随葬品比较 丰厚。首先是有大量的铜礼器。知名度比较高的是一件重达14斤多 的“亚长牛尊”。这是一头站立的水牛,造型圆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