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繁体

穿越清朝当皇帝 第559节(1 / 3)

尼古拉二世已经下定了决心,他认定的目标便很难被改变,他的弟弟和亲王们顶着被臭骂罢官的危险,苦苦劝说尼古拉二世不要同意中国的苛玄要求,并指出一旦黄金流入中国,想要赎回来哪有那么简单?以中国人的精明,战后不漫天要价的勒索才怪?

二人的苦劝,让尼古拉二世很是不爽。不过最后尼古拉二世也妥协了,只答应将国库三分之一的黄金储备移交中华帝国银行作为战争贷款抵押,换取中国各大兵工厂对自己的紧急军事支援。

关续清给了尼古拉二世一个承诺,并且让最高统帅部与他签订了一份草约,这份草约中提到,中国兵工厂将会在未来半年内,向尼古拉二世提供价值两亿龙币的军事装备,为他率先武装出一个方面军。

尼古拉二世十分满足,当即派出自己的心腹拉斯普廷,在中国特工们的配合下押送黄金,沿着西伯利亚铁路运往中国首都北京。

1915年4月初,拉斯普廷将国库黄金秘密运往中俄交界的北疆机场,中国皇家空军十二架中型运输机已经在那里等候了。拉斯普廷带着手下的随从们将一百多箱金条,六百吨黄金交给中国空军,并有中国财政部部长唐绍仪等人进行核查之后,封存起来由帝国空军秘密运回国。

北京紫禁城上书房内,帝国财政部长唐绍仪向皇上通报了俄国黄金运抵北京的消息后,关续清、唐绍仪、冯相华、杨锐、盛宣怀等一干文武大臣们都为之一喜。黄金作为金本位制国家货币的基础,国家黄金储备越多,市面流通的纸币便越多,直接影响到帝国的崛起,中国的黄金储量不低,但是开采异常的困难,造成帝国在黄金储备方面还落后于英美等国家。

截至1915年,全世界探明黄金总储量不过23亿吨,各国政府作为国库黄金储备总量约为14亿吨,其他的流落民间。中华帝国广大的国土面积上,却只能每年生产40万吨黄金,美国每年则有70万吨产量,而英国占领的南非每年就可以生产130万吨黄金,单单是一个澳大利亚,每年都可以开采出86万吨黄金,可想而知,英国的真正实力了。

英国两百年来的金本位制,使得英国把持着八千吨的黄金,但是对于苏联人来说,六百吨黄金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了。

中国通过这么多年的苦心发展,目前黄金储备已经达到了五千吨以上,然而想要推翻英国的黄金储备,除了大规模的出口贸易,掠夺英国黄金外,如果能够切断英国在南非的黄金供应,才是战略的根本。不过,显然英国将南非视为要害,任何国家想要那么做的话,英国人都会不顾一切的跟他拼命。

因此,中国虽然对南非垂涎欲滴,但是目前还是没有夺取南非的想法,战线太长不利于远洋作战,一旦跟英国拼得两败俱伤,不符合中国的国家利益,至少也不能便宜了美国和法国,因此现在还要等待时机。

ps:我不知道为什么,这几个月大家给的鲜花特少,也许是内容不符合需求,也许是大家手里没花了,总之,希望多多支持,你的支持才是写书的动力,本书的后续内容已经构思好了,你的支持才是小关最大的动力。

中东风暴 第七百六十九章 工业巨人

按照帝国财政部的制定的黄金战略,先通过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黄金交易。向丹麦、挪威、芬兰、瑞典、冰岛等北欧国家,还有一些非洲国家,由于这些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处于弱势,国际货币以黄金结算的损耗太大,他们难以承受。因此,在中国的龙币成为国际货币之后,这些国家便将黄金存放在中国,这样他们省去了国际结算中的黄金损耗带来的巨大损失,增强了贸易收入。而中国通过不断的收拢他们的黄金储备,将世界范围内的黄金慢慢的向本国聚拢,提升总体黄金储备量。

当然,这种情况也有非常大的风险。将黄金存放在中国的国家,必须跟中国保持良好的国际关系,否则一旦翻脸,他们的黄金便会被中国扣留,损失惨重。这样一来,中国等于间接的控制这些国家,使得他们在国际事务中更多的偏向于中国。

苏联的地下保皇派秘密转移国库黄金到中国后,他们立刻大胆了起来,因为黄金在中国,他们再无后顾之忧。同时,布尔什维克党失去了中国的实际支持,已经变成了没牙的老虎。

战后的苏联正在取得前所未有的发展形势,在红色风暴的席卷下,波兰、匈牙利、保加利亚、乌克兰、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等国纷纷效仿改革国家体制,并入到苏维埃联合共和国的羽翼之下。斯大林手中掌握着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国家领土面积,掌握着世界上最大的规模的常备军,以及仅次于中国的人口规模,一跃成为世界上最有权势的人物之一,甚至连英美等国在许多方面都不得不看斯大林的脸色行事。

苏联经济在二战前后的几年一直高速发展。二战时纳粹德国对苏联的侵略,打断了苏联经济的正常发展进程。在苏联工业最发达的西部地区,苏联军民同法西斯德国绝大部分战争力量,其中包括百分之70的陆军和百分之55的作战飞机,和众多仆从国军队进行了三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入库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