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地方在抵抗,但是与强大的西征军相比,这种抵抗实在是太弱小了,根本挡不住龙军的雷霆一击。伊拉克人在这一地带脆弱的防守,反应出他们的中央政府对这个地区弱小的控制力,而且当地的库尔德人对伊拉克政府军队有着很强的敌意,大部分库尔德人都希望中国能够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好处。因此当地驻军无法从居民那里获得援助,失败是不可避免的。
一名龙军侦查兵士兵在自己的日记中这么写道:“当我们怀着戒备的心理进入一个村子的时候,我们立刻被一种奇怪的氛围所包围,鲜花、美酒、食物,还有热情的美女。我实在无法想象,我们竟然被当作解放者一样受到库尔德人的欢迎。我感觉,我正在进行一场充满荣誉之战!”
陈济棠的装甲军团距离埃尔比勒还有10公里的距离。陈诚所率领的南线军团也已经开始行动了。他们迅速的集结完毕,越过了摩苏尔的边界,向伊拉克中部地区快速推进。萨迈拉那里有着数量众多的伊拉克军队。他们是负责防御伊拉克另外一个重要的地区,萨迈拉-巴格达的重要堡垒。
当然,伊拉克第七集团军的司令官阿扎威将军也知道,单单凭借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和中国强大的兵力相抗衡的。于是当中国人出现在萨迈拉北部地区的时候,他立刻集中大部分军队向巴格达撤退。避其锋芒这个战术如果在一战的时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战术。但是现在不同了,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战术的运用,这种战术已经显得略微过时了一点。
中东风暴 第八百二十八章 全线开花
没有任何防空力量,没有任何伪装措施,没有任何的后勤补给,萨马拉的外围驻军就如同决了堤的洪水一样,盲目的沿着一条公路向内陆逃跑。这种靶子对龙军飞行员来说简直太爽了。当陈诚得到了空军侦察部队的报告之后,他一边将这个情报汇报给冯玉祥,一边立刻组织了一个追击部队。这个追击部队是由西征军第12青年步兵师的一个威力搜索营,一个摩托化步兵团配合军属战斗工兵营组成的。
这支部队的推进速度很快,他们一路上除了要克服那些该死的崎岖不平的沙石道路,还需要和突然到来的风暴乃至山谷中上涨的河水做斗争,更要和溃逃的伊拉克逃兵交战。尽管如此,到3月18日晚上9点,这支先头部队还是到达了伊拉克第三大城市萨马拉的城下。面对这些仿佛从天而降的敌人,负责留守的指挥官吓呆了,连半点抵抗都没有,就宣布向龙军投降。
在北面,呈叉子形状往埃尔比勒开进的龙军装甲部队也接近了他们的预先进攻的目标。杜聿明指挥的第51装甲营于19日当晚隆隆的开过了埃尔比勒的边界线。在向城南推进的过程中,几乎没有遇到任何的抵抗。那里住着大量的库尔德居民,对这帮不速之客报以热烈的欢迎。他们不但给中国军队提供给养和慰劳品,还有的自愿加入了向导队伍,为杜聿明的坦克和装甲车领路。因为他们知道,中国人来了对于他们这些人来说是绝对有利无弊,他们已经受够了被什叶派穆斯林迫害的日子,中国人一来,他们立刻感到自己的出头之日到了。
有了这些德意志族库尔德人的帮助,杜聿明的军队推进的更加顺利,他们避开了埃尔比勒南部的防御重镇比尔开姆,越过了底格里斯河,直直的插入了伊拉克第二集团军的软肋拉文查。经过几次小规模的较量,龙军缴获了大量的装备物资和弹药,而拉文查的丢失使得伊拉克第二集团军出现动摇,并且迅速开始溃散。
唐生智指挥的北线军团则从基尔库克出发,他们将经过伊拉克的中心区域,而那个地区是抵抗最顽强的。冯玉祥似乎早就意识到唐生智所部将会在前进的途中遭到顽强的抵抗,所以,他们将这支部队开拔的时间提早了两天。但即使是这样,他们在札格罗斯山脉附近也面临着一场艰苦卓绝的大战,他们要面对的是法军在伊拉克北部地区最后一支,也是最精悍的一支军事力量!
札格罗斯山脉是伊拉克与伊朗境内最大的山脉,由西北土耳其与两伊边境库尔德斯坦,至东南方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绵延约一千五百公里,宽三百多公里。山势西高东低,最高峰阿拉拉特山位于土耳其境内,而札尔德峰是分布于伊朗境内的札格罗斯山脉最高峰,第二高峰称为迪纳峰。往东南越来越低,到了伊拉克境内只有四千米以下的山峰。不过这里平行山脉间的河谷山麓,海拔高,气候较温和,是伊拉克北部主要的人口密集区。
札格罗斯山脉的达马万德山山脚下,从里海港口萨里到加姆萨尔的铁路线宛如一条长龙一样静静横卧在山脚下。这条铁路线虽然饱经战火蹂躏,南段已经完全停止通车,可是北段在伊拉克工人的努力之下,每次被炸毁之后,都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恢复通车。
铁路线的边上,是一条山区公路。
夜幕降临在山谷中,饱经战火蹂躏的山区看起来四下里一片光秃秃的,曾经的参天大树被战火无情的烧毁,周围看不到一点有生命的迹象,只剩下光秃秃的石头山。来到这里,令人感觉好像到了没有生命的世界。
公路一侧山头上,几块“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