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14、第 114 章(2 / 3)

加入书签

们手里,那演变出来的极可能就是春秋战国的混战了。

很多人或许会觉得那是一个百家齐放、百家争鸣的美好年代,但对于那个时期的老百姓来说,两个字“兵祸”!

每次打仗,各诸侯们在谈判桌上扯皮划好处,各公侯们今天甲打乙,明天乙打甲,今天甲乙结盟打丙,明天乙丙结盟打甲,这背后的每场战争,谈判桌上的每一个筹码,都是以百姓的鲜血和性命为代价。士兵脱产打仗死在战场,女人种地养孩子,孩子养大,儿子上战场,女儿继续种地养孩子……这里面有无数的妻离子散,无数的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他把开作坊的好处传递出去,等他们意识到这个好处后,接下来进行的就是管理岗位培训。不是统一全面的管理培训,那需要很长的时间,且是非常超前的,并不适合现在。他要培训的是让他们学会简单的数字化管理、表格管理。

那些什么五只鸡是若干,五百只鸡还是若干就不要拿到这里来了,这中间差了四百九十五只鸡,一百倍差距。

一个铜板,一根线头,纺完绵以后多出来一团絮,都要记上。

有贵族子弟就说,一团絮也记上,太为难人了吧。

裴三郎当场出题:一个奴隶一天偷一团絮,一年就是三百六十五团絮,一个纺织作坊如果有一千个奴隶,问:纺织作坊一年会流失多少丝绵。

良民算出来,就觉得这数有点大了。

贵族子弟觉得这个还在可接受范围里,平时手松一松,这个钱就花出去了。

裴三郎又再问,奴隶偷习惯以后,胆大子了,会不会再偷其他的物什?十年以后,失窃总额会增加到多少?

于是,大家沉默了。这是规矩的问题了。

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人的算术都不太好,会算账的大多数都是豪商,教算数不违礼法,于是裴三郎把阿拉伯数字和加减乘除法推广出去。

他在培训的时候,他庄园里的纸厂在加紧造纸,造出来的纸送到活字印刷厂印成报表。

报表的文字从汉字变成了这个世界的贵族文字,格式是一样的。

他等初步培训到位,就把报表、毛笔、墨水拿出来了。

做报表、记账都用黑色墨,涂改、审账,用朱砂墨。

裴三郎给他们两个选择,一,继续竹板刻字,二,练毛笔字,在报表上记账。竹板刻字,也按照做报表的要求来,想要偷工减料不好好记报表的,回家去,第二天别来了。

刻字很费劲,他们的文字,书写的和口语的差别那么大,就是因为刻起来费时费力,于是语言文字尽量浓缩成精华。

不会写毛笔字的人,刻字刻得欲生欲死都刻不过来。

每天来领活计和交活的奴隶都太多,仅刻名字都是浩大的工程,更不要提还要刻做了什么东西,还有什么备注。例如,缝出来的帐篷,针线不齐,被验收员判定为劣,这些都要注明在备注上。因为优、中、劣的工钱结算是不一样的,这涉及到铜钱的问题,出了纰漏要自己贴不说,将来给他评级的时候,他也会得劣。

毛笔字难写,写出来的字跟虫子似的歪歪扭扭的,有些还能糊成团,但……只要能认出来是字,知道写的是什么,那就算过关,比刻字快多了。

那就还是写毛笔字吧!即使偶尔手抖呀,滴墨水呀,报表写废了,不会扣他们的钱,那是朝廷出钱买的。据说,报表特别贵,铜钱精说这东西价比绢布。

不过,也有便宜的,擦屁股的草纸,好像是秸秆造的,因为他们在上面发现了秸秆碎渣。

贵族子弟们都在偷偷地算铜钱精卖这些报表挣了多少钱。他们怀疑铜钱精每天晚上给他们讲开作坊做买卖,全是为了卖报表。

报表虽然贵,但一页纸可以记很多账,算起来还是划算的。竹板看着便宜,但用量大,总体算下来,比报表便宜不了多少。竹板还没报表方便,账目也没报表清楚。

于是大家都接受了用报表记账。

当然,也有不接受使用报表的,因为刻竹板记不完账,已经被瑞临长公主发配回他们自己家了。

裴三郎忙到把当跟屁虫的大侄子抓了壮丁。

课,让大侄大跟着上,上完课,他身边的琐碎杂事,就让大侄子去跑腿。

什么送报表,什么汇总数据,什么根据数据分析哪些帐篷作坊的产量有异常,过去查看是什么原因导致的,然后查出有凶蛮的人欺负老实人、偷或者明抢别人干好的活计变成自己的,把自己没做完的活计扔给别人干这种事。

这种,查实清楚以后,裴三郎公开处置,先把帐篷作坊的小组管事给撸了,再把欺负人的那些赶出赈灾区,自谋生路去吧你。他和瑞临长公主再跟各部管事们开会,让他们自己通报下去。出现这种事的管事,也是一通训,报表有问题,下面的人干些什么事,看不出来吗?

他开完会,上完培训课,出灾民安置大营时,天早就黑尽了。

往天,他坐马车,出了安置区都是直线往驶,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